1948年,当时年仅24岁的大提琴家亚诺什·斯塔克(jános starker),凭借对匈牙利作曲家佐尔坦·柯达伊《独奏奏鸣曲》技惊四座的演绎,在乐坛名声鹊起。这首作品由柯达伊于1915年完成,问世之后,一度成为大提琴家力不能及的“噩梦之作”。因为这首长达半小时的奏鸣曲,包含了所有能够涉及到的大提琴技巧,甚至为了体现匈牙利民族音乐特性,特别规定需将低音c弦与g弦作降低半度定弦,使原本就艰深的作品有了前所末有的难度,使得演奏者望而却步。然而,艺高胆大的斯塔克最终将这首深邃的作品公之于众。
1948年,当时年仅24岁的大提琴家亚诺什·斯塔克(jános starker),凭借对匈牙利作曲家佐尔坦·柯达伊《独奏奏鸣曲》技惊四座的演绎,在乐坛名声鹊起。这首作品由柯达伊于1915年完成,问世之后,一度成为大提琴家力不能及的“噩梦之作”。因为这首长达半小时的奏鸣曲,包含了所有能够涉及到的大提琴技巧,甚至为了体现匈牙利民族音乐特性,特别规定需将低音c弦与g弦作降低半度定弦,使原本就艰深的作品有了前所末有的难度,使得演奏者望而却步。然而,艺高胆大的斯塔克最终将这首深邃的作品公之于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