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户籍制度讨论有两种思路,一种是从规范(迁徙自由、平等权等等)的角度,用“国际标准”来检视中国缺什么;另一种是从实证的角度,看中国有什么,然后分析现有的制度安排有哪些合理性。合理性不是普遍化的,而是语境化的。历史上合理的不见得当下依然合理,因势利导、循序渐进地推行制度改革是我国执政党一贯推崇的思路。
又逢一年毕业季,北京市最近为毕业生落户设置了年龄门槛,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户口问题的关注和讨论。
批评者大多依循上述第一种思路,谴责这一政策违反了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,涉嫌“年龄歧视”。支持者则大抵采取第二种思路,用城市环境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等等的有限性来为这一政策辩解。两种思路都有一定道理,但要形成对话,而不是各说各话,则需要找到交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