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候,一个人的离去,才提供了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的契机。韩素音或许就是这样的人。
在中国,四十岁以上的人很少不知道韩素音这个名字,一直以来,它代表着“国际友人”这一符号。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,有着一副西方人长相的韩素音,是少有的能在东西方铁幕之间来回走动的人。周恩来先后八次接见她,毛泽东也与她会过面。
但是,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,有可能建立在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基础之上。韩素音与中国、与西方彼此间的了解,或许都远不如对方想象的那么多。
有时候,一个人的离去,才提供了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的契机。韩素音或许就是这样的人。
在中国,四十岁以上的人很少不知道韩素音这个名字,一直以来,它代表着“国际友人”这一符号。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,有着一副西方人长相的韩素音,是少有的能在东西方铁幕之间来回走动的人。周恩来先后八次接见她,毛泽东也与她会过面。
但是,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,有可能建立在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基础之上。韩素音与中国、与西方彼此间的了解,或许都远不如对方想象的那么多。